在今年的新民晚报杯上,他们都有同一个梦想
今天上午9时,伴随主裁判的一声哨音,2025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黄浦赛区的较量,在卢湾体育场打响。尽管入伏后,申城的室外气温居高不下,但这并不能阻挡参赛者一展身手的渴望与热情。晚报杯赛场内不时传来呼喊声与加油声,成为这个盛夏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在黄浦赛区前,静安、普陀、临港等赛区的赛事先一步打响。除了球员之外,教练、裁判和场地工作人员,也是本届新民晚报杯的主角。他们中的不少人,是受到师兄师姐的影响,参加过多届晚报杯的熟面孔,今年,这些老朋友期待继续用自己的付出,在“我们的世界杯”写下一段关于传承的故事。
特别的聚会
“哎,这比赛踢得有点可惜,本来有机会赢下来的,还是之前一起训练的时间短了点。”新民晚报杯普陀赛区第一天赛后,几位高中组的球员聚在一起,复盘着比赛的细节。
今年是“冰分子”队第五次参加新民晚报杯的比赛,这批球员从初中便在一起踢球,如今虽然在不同的学校读书,但每年的晚报杯,他们总会聚在一起,共同向着绿茵梦想发起冲击。“我感觉每年参加晚报杯就像是一次特别的老友聚会,我们通过足球来增进友情。”刘华晨感慨,第一次报名参加新民晚报杯时,跟在师兄身后战战兢兢的样子还近在眼前,如今已经成了这片赛场的“经验者”,他说:“参加新民晚报杯的经历,会成为青春的重要记忆,即便以后超过了年龄限制,不能以选手身份参加,我和这些多年的朋友,依然会来看看这项赛事,希望这样特别的暑期聚会,能一直传承下去。”
特别的球衣
相比市中心的各大赛区,临港与新民晚报杯的缘分,从去年才开始,不过这片“年轻”的赛场上,也留下了不少属于绿茵少年的激情和传承的故事。
去年,四团中学队夺得新民晚报杯临港赛区初中组的冠军,今年参赛前,球队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——印有一颗冠军星的特制球衣。首战前,队伍围成一圈鼓劲,大家都说:“希望能在胸口再添一颗星”。
清晰的目标让队伍有了更大的动力,尽管晋级历程中遭遇种种挑战,但四团中学还是在决赛中通过点球大战击败对手,卫冕成功。赢球后除了庆祝来之不易的冠军,几位队员还提出了新的要求——两星的球衣能不能快点安排?“明年再参加晚报杯时,我们就能穿上有两颗冠军星的球衣了,队伍的目标,就是把夺冠的精神传承下去!”四团中学的教练说道。
特别的视角
前不久的新民晚报杯40周年老物件展览上,几张赛事裁判证颇为吸引眼球,那是老一辈黑衣法官为保障赛事顺利,留下的宝贵财富。今年的新民晚报杯上,许多年轻裁判接过前辈的衣钵,在特殊的视角,目睹和经历着这项赛事的不断发展。
“出界,进攻方球权!”站在新民晚报杯赛场的边线上,宋羽馨坚定地摆出手势。这是她第二次参与赛事的裁判工作。宋羽馨说,她之前看了晚报上老裁判的执裁故事,所以这次特别用心,希望从独特视角欣赏比赛。“看得出来,每名球员都拼尽了全力,球场氛围也很好。”她补充道,“不过看起来有些球员还比较紧张,技术动作没有放开,希望之后能表现得更好,带来更多精彩的赛事。”
本届新民晚报杯的裁判团队中,还有一位特别的成员——中国与阿尔巴尼亚混血的裁判陆海天。“我从小就喜欢足球,之前梦想做职业球员,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暂时实现不了,就换了种方式。”这位裁判透露,新民晚报杯是他实习裁判生涯的开始,“我的内心还是有些紧张,不过团队的老师和朋友都帮助我,球员的素质也很高,希望我能在这片赛场上不断进步,跟上前辈的步伐。”陆海天表示,如果机会合适,他会尝试邀请更多朋友,包括外国朋友参与到新民晚报杯,共享足球的乐趣。
原标题:《在今年的新民晚报杯上,他们都有同一个梦想》
栏目编辑:江妍 图片来源: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
来源:作者:新民晚报 陆玮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