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评|群众的眼睛就是尺

作者:小小主编发布时间:2025-07-02 10:08:23阅读次数:0

“苏超”好不好?单凭我说了不算,你说了也不算!但由你、我、他共同组成的人民群众,大家说好就是好!

图片

线下观赛人数屡创新高、线上收视率蹭蹭上涨、短视频集锦刷屏霸榜……这么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“苏超”看,每个细节都会被群众逐帧放大观察,你不得不相信,群众的眼睛就是尺!

群众的眼睛,可以丈量并拓展“苏超”的精神高度

决定一项体育赛事精神高度的,不是胜利者,而是万千普通人。在“苏超”,观众对球队的评价标准没有输不起,只有一句话:拼就完事儿了!所以,大家捕捉到了常州队射门不进后教练雨中长跪,球迷齐喊“继续战斗”;也捕捉到了镇江队员黄玮鸿用面门阻挡射门,屏幕前的你我都直呼心疼;还捕捉到了盐城队17岁门将严子航各种神级扑救,被网友羡慕少年风华……划重点,这不是专家点评,而是无数普通观众自发的情感共鸣。

图片

你可以发现,在“苏超”,体育精神不再抽象,观众用掌声、喝彩和眼泪不断拔高这项赛事的精神标尺,球员则以血肉之躯捍卫球场尊严,他们都是群众,他们共同书写着对足球最本真的虔诚!

图片

群众的眼睛,可以丈量并拓展“苏超”的文化深度

“苏超”足球文化,根植于群众自发参与的文化创造与解构狂欢。苏州主场球迷在看台掀起“人浪”、每场比赛后大部分观众都主动清理看台、落后球队的小球迷在电视机前流下眼泪……这些自发行为都说明,激情不失文明、欢愉不失上进的足球文化正在深入人心。

与传统赛事不同,“苏超”观众自发成为足球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,群众玩梗创意无穷,官方下场也能接得住梗,文旅“对歌”、互寄“家书”、拟人动画……大家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解构比赛,任意挥洒自己的画笔,让“苏超”的文化深度在大众传播中不断延展。

图片

群众的眼睛,可以丈量并拓展“苏超”的发展维度

“苏超”的爆火,让我们看到,当体育真正扎根人民,当文化真正融入生活,当发展真正回应需求,一只小小的足球,也能踢出一片大大的天地。

图片

群众有觉悟,官方也很听劝。从一片“场地小”的呼声中,13个城市集体将场馆换到更高规格的奥体中心,到为了更方便球迷去客场呐喊助威,交通部门开通多趟“苏超专列”;从网友希望能“用上帝视角看球”,在淮安对阵南京的“小龙虾VS盐水鸭”焦点战中立马就有了无人机航拍,到多方联合执法让最爱蹭流量热度的黄牛和代拍也不敢在“苏超”接单……“苏超”不仅点燃了全民的体育热情,更善于捕捉、识别、服务群众的潜在需求,并以高效方式调动资源响应,让球迷的体验从赛场延伸到了城市的每个角落,后续的火上加火,也验证了最初群众的眼睛有多准。

图片

场上是老百姓在踢球,场外是老百姓在看球,大家推动“苏超”变成了全民参与的大众事业。当群众成为“苏超”真正的主角和规则的评判者、文化的创造者、城市的共建者,当他们的故事、创意和需求被置于核心,中国足球也真正找回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——那是蕴藏在亿万普通人中的、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与生活智慧。

“苏超”用最质朴的方式证明:真正的体育魅力,永远藏在群众的眼睛里。“苏超”好不好?我想,答案早已写在群众的笑脸、呐喊和每一次自发的行动之中。

在网友和媒体的评价中,最高赞誉当属“人民的苏超”。这是极大的褒奖也是前行的方向,希望“苏超”,永不偏航!

新闻线索有奖征集

报料邮箱:jstv83187982@163.com

来源: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

编辑: 荔枝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